時間:2022-07-08 12:38:30 編輯:nvsheng
導讀:寶寶總是吐奶怎么辦?寶寶吐奶是常事,家長處理前要先清楚孩子是病理性吐奶還是生理性吐奶。生理性吐奶多數是由于喂奶不當導致的。而病理性吐奶就要警惕寶寶出現腸胃疾病了。所以寶爸寶媽要科學喂養和加強護理。下面
寶寶總是吐奶怎么辦?寶寶吐奶是常事,家長處理前要先清楚孩子是病理性吐奶還是生理性吐奶。生理性吐奶多數是由于喂奶不當導致的。而病理性吐奶就要警惕寶寶出現腸胃疾病了。所以寶爸寶媽要科學喂養和加強護理。下面跟隨小編看看如何科學喂養吧!
吐奶和溢奶是兩種常見現象,對孩子的發育有一定的影響。
吐奶一般是因為新生兒胃幽門狹窄,同時胃與食管結合部比較松弛,當胃強烈蠕動時,胃中的奶從食道返流,由口中吐出,形成吐奶。吐奶時,奶水強有力地從嘴巴吐出,甚至呈噴射狀。
溢奶是由于食管末端的括約肌發育不夠完善,致使胃和食管之間不完全閉合,因而進入胃里的奶水再次返流到食管,從嘴邊溢出。新生兒處于發育時期,對營養的需求很大,因此做好預防工作,為孩子的發育提供充足的營養是是媽媽必須做的工作。
吐奶量較多,多發生在喂奶后。寶寶的吐奶前會出現伸脖子或者張口等痛苦難受的表情。
溢奶量少,一般發生在寶寶吃完奶時,隨意的吐出一兩口奶。吐奶在新生兒是正常現象,大多數嬰兒在出生后頭幾個月基本上每天都要吐幾次奶。
新生兒發生吐奶,不僅僅是因為吃奶后改變抱姿引起的,更主要的原因還在于嬰兒生理上的特點。首先,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嬰兒的胃部構造以及他們吃奶方式上的特點。
吐奶的原因:寶寶的胃部和喉部還沒有發育成熟
新生兒的胃部,從正面看是橫躺著的,呈不穩定狀態,同時賁門部位(胃部入口)還比較松。也就是說,大人吃飯時,當食物進入胃部后,賁門會通過收縮來防止食物逆流回食道;但由于嬰兒的胃賁門部位還不能很好地進行收縮,從而導致進入胃部的奶汁等能比較容易地流回食道。另外,與大人相比,新生兒的喉頭位置要高一些,再加上他們含乳頭的方式比較笨拙,從而導致吃奶時空氣容易與奶汁一起吸入胃部,所以當孩子打嗝或身體晃動時,吃進去的奶也就比較容易被吐出來了。
關于避免吐奶,吃母奶的孩子在這方面要優于吃奶瓶的孩子,吃奶瓶會吞咽大量空氣,吃母乳則不會,因為寶寶的嘴和媽媽的乳頭形成一個真空吸附,空氣不容易侵入。至于吐奶量,只是看上去很多,其實大部分是胃液,孩子不會因此而餓肚子。只要寶寶沒有表現出不適,也沒有減少體重,或者出現大量頻繁嘔吐、顏色發綠、哭鬧咳嗽等等異常現象,就不必看醫生。
但孩子吐奶后的精神狀態和身體狀態卻是需要我們多加留意的。在嘔吐得到緩解后,如果寶寶還有精神不振、只想睡覺、情緒不安、無法入睡、發燒、肚子脹等現象,則可能是生病了,應該看醫生。
1、上身保持抬高的姿勢
一旦嘔吐物進入氣管會導致窒息。因此在讓孩子躺下時,最好將浴巾墊在孩子身體下面并要保持上身抬高。如果孩子躺著時發生吐奶,我們可以把孩子臉側向一邊。
2、吐奶后,要多注意觀察孩子的狀況
在孩子躺著時要把孩子頭部墊高,或者索性把孩子豎著抱起來。吐奶后,孩子的臉色可能會不好,但只要稍后能恢復過來就沒有問題。另外,根據情況可以適當地給孩子補充些水分。
3、補充水分要在嘔吐后30分鐘進行
孩子吐奶后,如果馬上給孩子補充水分,可能會再次引起嘔吐。因此,最好在吐后30分鐘左右用勺先一點點地試著給孩子喂些白水。
4、吐奶后,每次喂奶數量要減少到平時的一半
在寶寶精神恢復過來,又想吃奶的時候,我們可以再給寶寶喂些奶。但每次喂奶量要減少到平時的一半左右,不過喂奶次數可以增加。在寶寶持續嘔吐期間,我們只能給寶寶喂奶,而不能喂其他食物,包括輔食。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王姓鼠年寶寶取名大全 2020王姓鼠寶寶取名王姓是我們國家的一個大姓,因此取名上面很容易有重名的,大家在給自己的寶寶取……
出自唐詩的女孩名字 出自唐詩好聽女孩名字推薦 顏值低或因輸在了母乳上 母乳喂養的孩子更好看嗎? 新生兒打嗝吐奶怎么回事 新生兒打嗝要抱起來嗎 雙胞胎的小名應該怎么取呢 寶寶取小名有什么注意的嗎跟帖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