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06 12:51:33 編輯:nvsheng
導讀:很多人都出現過血糖測不準的情況,常常以為是測量儀器出了問題,醫生也會糾結哪里出了差錯,下面5號網小編帶大家來看一下測血糖為什么總是不準?都是這些舉措惹的禍。測血糖為什么總是不準誤區一:重治療,輕監測與
很多人都出現過血糖測不準的情況,常常以為是測量儀器出了問題,醫生也會糾結哪里出了差錯,下面5號網小編帶大家來看一下測血糖為什么總是不準?都是這些舉措惹的禍。
測血糖為什么總是不準誤區一:重治療,輕監測
與飲食治療、藥物治療一樣,血糖監測也是糖尿病治療的重要一環。定期監測血糖,可以了解患者血糖控制是否理想,治療期間是否有低血糖發生,了解自己的飲食、運動及藥物治療是否有效,為下一步調整飲食或藥物提供依據。離開監測的治療,是盲目的治療。表面上看,減少檢查可以降低醫療費用,但因延誤診治而給病人造成的實際損失要遠遠超過檢查費用,可謂得不償失。
誤區二:為了抽血化驗而停用降糖藥
糖尿病人無論是化驗空腹血糖還是餐后血糖都不宜停藥。化驗空腹血糖時,頭天晚上的藥物(包括胰島素)應當照常應用;化驗餐后2小時血糖時,當餐前的藥物(包括胰島素)也應當照常應用。因為化驗的目的是為了了解病人在藥物治療情況下血糖的控制情況。因此,病人千萬不要因為抽血化驗血糖而擅自停藥,這樣得出的化驗結果非但不能準確反映病情,反而會造成血糖波動而導致病情加重。
誤區三:檢查前一天故意少吃
有些病人為了得到一個滿意的檢查結果,有意識地在檢查前節食,這樣測得的空腹血糖結果可能比較“理想”,但卻不能代表日常狀態下的真實血糖水平。因此,檢查頭一天晚上應像平常一樣進餐,并保持良好的睡眠。另外,次晨抽血化驗前應避免劇烈運動、抽煙和飲用刺激性飲料(如咖啡等)。
一些糖友先在家打完胰島素,然后再來醫院抽血測血糖,這樣做其實很危險。因為來醫院途中以及在醫院排隊等候抽血這段時間,往往排隊的人很多,沒有辦法控制等待時間的長短。如果不能及時完成抽血,很可能要推遲進餐的時間,這樣很容易因進餐延遲而發生低血糖。所以,糖友到醫院檢查血糖時,要隨身攜帶胰島素筆,在醫院抽完血之后,立即注射胰島素,然后及時進餐。
誤區五:只要沒吃早餐,不管何時所測的血糖都屬于“空腹血糖”
嚴格地講,只有過夜禁食8、12個小時后,并于次日早晨8點之前采血所測得的血糖才算是“空腹血糖”。超過12小時的“超空腹”狀態以及午餐前、晚餐前的血糖都不能稱之為“空腹血糖”,其結果可能因空腹時間太久而偏低,當然也可能偏高(低血糖后反跳性高血糖)。空腹血糖可以反映患者基礎胰島素的分泌水平,以及頭天晚上進食及用藥對整個夜間乃至清晨血糖的控制情況。
誤區六:“餐后2小時血糖”是指吃完飯以后2小時的血糖
這里所說的“餐后2小時血糖”指從病人吃第一口飯算起,到2小時采血所測的血糖值,而不是從進餐結束后才開始計時。正常情況下,餐后0.5、1小時血糖升至最高,餐后2小時血糖應基本回落至餐前空腹水平。餐后2小時血糖能夠反映患者胰島B細胞的儲備功能(增加糖負荷后機體追加胰島素分泌的能力)以及當餐進食及用藥量是否合適。
誤區七:平時監測只測空腹血糖
許多糖尿病患者存在只重視空腹血糖,而忽視餐后血糖的現象。事實上,一天當中的血糖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兩部分,由于人一天當中的大部分時間都是處于餐后的狀態(指進餐4、6小時以內),故餐后血糖對全天的總體血糖的貢獻更大。研究證實:糖尿病發病時往往是餐后高血糖首先升高,而后才出現空腹血糖升高;有空腹高血糖相比,餐后高血糖與糖尿病人慢性并發癥(尤其是心血管并發癥)關系更為密切,危害更加嚴重。因此,僅僅檢測空腹血糖是遠遠不夠的,血糖監測一定要求全天侯。
誤區八:空腹血糖高,忘記加測凌晨血糖
空腹高血糖的原因既可能是由于頭天晚上降糖藥(或胰島素)用量不足所致,也可能是由于藥物過量,夜間低血糖后反跳性高血糖所致。雖然都是空腹血糖高,但兩者的臨床處理截然不同,前一種情況需要增加降糖藥用量,后一種情況需要減少降糖藥用量。因此,對于空腹血糖高的患者,一定要加測夜間凌晨血糖,以便明確宄竟是何種引起的高血糖,而不可貿然增加藥量。
誤區九:監測跟著感覺走
由于每個人感覺差異,血糖高低有時與自我感覺并不完全一致,因此,自覺癥狀輕重并不能完全代表患者的疾病狀況。有些患者(特別是老年人)盡管血糖很高,但癥狀卻不明顯,倘若這種高血糖狀態一直得不到發現和有效控制,則并發癥發生的危險性將大大增加。血糖監測應當經常化,其頻次要視病人的具體情況而定。對于病情較重、血糖波動較大的患者,為了全面掌握病情,往往需要一周選擇兩天,測全天的“血糖譜”,包括空腹(或三餐前)、三餐后、睡前及凌晨3點的血糖。另外,如生活習慣發生變化(如出差、參加宴會等)或者身體出現狀況時(失眠、感冒、心絞痛、懷孕等)也要增加自測頻率。但若患者病情穩定,一周選擇一天,檢測一下空腹及餐后血糖就可以了。
誤區十:不注意定期監測糖化血紅蛋白
“隨機血糖”反映的是采血當時的即刻血糖水平。
而“糖化血紅蛋白"則可反映最近三個月來的平均血糖水平,兩者的意義是不一樣的,前者受某些偶然因素(如飲食、睡眠、感冒發燒等)的影響較大,而后者不受偶然因素的影響,可以更加準確客觀地反映最近2、3個月患者血糖控制的總體水平。
誤區十一:只監測,不記錄
血糖監測記錄的內容不僅有每次血糖監測結果,還包括對應的飲食、運動及用藥情況情況。這些翔實的資料不僅對患者總結控制血糖的規律大有裨益,而且還可以為醫生診治提供參考依據。
選擇在指尖兩側皮膚較薄處采血。此處血管豐富,神經末梢分布較少,采血時不僅不痛且出血充分,不會因出血量的不足影響測定結果。采血前可先將手臂下垂10秒鐘,使指尖充血;扎針后,輕輕推壓手指兩側至指前端1/3處,讓血慢慢溢出即可。
國內多項研究顯示:在手部清潔情況下,用75%酒精擦拭采血部位,待干后進行穿刺,避免用力擠壓,采用第一滴血和第二滴血與留取靜脈血做生化血糖監測作對比,均無統計學意義。
通過更為精確地將血糖劃分不同區段,可觀察到:血糖值不太高的情況下, 第一滴血測定值更為接近實際血糖值。而血糖值過高時,第二滴血測定值更為可信。
糖尿病患者出現低血糖時,快速血糖測定有可能會高估患者實際血糖值,尤其在利用第二滴血時。
測量血糖時,不必追究第一滴血還是第二滴血,只要正常采血規范就可以了。
一看準確度?
準確度是購買血糖儀首要關注的問題。家用血糖儀雖然達不到生化儀測靜脈血的精確度,但其測得的血糖值應與其測試值相近,差別越小越好。有些血糖儀內置了校正功能,可得到與生化儀測靜脈血近似的結果,購買時可優先考慮。
二看儀器運行情況?
應注意采血針的使用是否便利、儀器的讀數功能是否靈敏、電池的更換是否方便等。另外檢測時所需采血量不宜過多。
三看實用性 應
便于攜帶,以利于在外出時隨時監測。操作步驟應該簡單,如果檢測步驟較多,患者自測時容易失敗。對于老年病人或合并有視力下降者,應選用顯示字體夠大、數字簡潔明了的血糖儀。
四看功能?
要注意記憶容量大小及是否附帶時間和日期等功能。沒有時間和日期的儲存結果,難以分清餐后血糖和空腹血糖值。有些血糖儀具有自動拋棄試紙、自動開機、計算平均值等功能,會給患者的日常檢測帶來方便。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支氣管炎和咽炎有什么區別 支氣管炎和咽炎會同時存在嗎最近天氣總是冷熱不定的,弄得人都不舒服了,早上起來發現嗓子有些難受,還有點想……
高血壓怎么調理最好 高血壓患者的飲食禁忌 13價肺炎疫苗有必要打嗎 13價肺炎疫苗的不良發應有哪些 清宮后第二天沒血了是不是代表干凈了 清宮后出門太早有什么影響 宮外孕的高發人群有哪些 宮外孕怎么預防跟帖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