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07 12:23:19 編輯:nvsheng
導讀:眼看就要進入一年中的三伏天氣了,溫度也是越來越高,雨水似乎也沒有之前那么多了。那么,2017年三伏天熱嗎?2017年三伏天什么時候最熱?三伏天熱嗎夏天,北半球傾向太陽,太陽光的方向與地面近乎垂直,我們
眼看就要進入一年中的三伏天氣了,溫度也是越來越高,雨水似乎也沒有之前那么多了。那么,2017年三伏天熱嗎?2017年三伏天什么時候最熱?
三伏天熱嗎夏天,北半球傾向太陽,太陽光的方向與地面近乎垂直,我們看到太陽在天上很“高”。夏至這一天,太陽在天上最“高”,理應是最熱的一天。但在實際上,最熱的天不是夏至,而是一個多月后的“三伏天”,大約是7月12日到8月27日。其實,這個一天日高溫道理差不多。每天中午12點是太陽最“高”的時候,但是一天之中溫度最高的時候不是中午,而是下午兩點左右。
進入中伏,高溫悶熱,暑濕之氣乘虛而入,易使人心氣虧耗,稍不注意,往往會引發苦夏、中暑等疾病,頭昏腦漲,精神不振,毫無胃口,動不動就拉肚子,還會心煩氣躁,也有人“揮汗如雨”,過度出汗。
根據專業醫師的說法,進入中伏,人們的飲食養生應該注意少苦多辛加點酸。夏季的五行屬火,“火曰炎上”,即是溫暖、上升,具有溫熱、升騰、活動、上升的作用,而五臟歸屬為心,“心為君主之官”,心主夏,“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
由此可見,夏時心火當令,中醫認為此時宜多食酸味,酸能收、澀,有助于固表斂汗,多食辛味,如蔥白、姜、蒜、香菜等避免心氣偏亢,有助于補益肺氣、化濕等,還要注意提高食欲。值得注意的是,百姓都知道“苦”夏,中伏時節適當吃苦,可以瀉心火,但要注意過量食用苦味食物,反而會引起胃部不適、惡心嘔吐等。
另從中醫陰陽角度看,夏月伏陰在內,飲食不可過寒,如心旺腎衰,即外熱內寒之意,因其外熱內寒,故冷食不宜多吃,過量定會寒傷脾胃,引起上吐下瀉。因此,西瓜、綠豆湯、烏梅小豆湯等夏季食品,雖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鎮食之。
專家提醒:躲開陽光未必躲過中暑
步入三伏天,中暑也進入高發期。在許多人印象中,在烈日下勞作才容易中暑。對此,重慶大坪三院楊國漢教授提醒大家,其實在高溫且通風效果不好的環境下,人體最容易受到暑邪侵襲;而頻繁穿梭于高溫環境和低溫空調場所者,更容易患上暑濕感冒。
楊教授說,不要以為只要避開陽光,就可幸免于“暑”。中暑是指在高溫和熱輻射的長時間作用下,機體體溫調節障礙,水、電解質代謝紊亂及神經系統功能損害的癥狀的總稱。只要是在高溫、通風不良且濕度較高的環境下呆久了,同樣容易“中招”。因此,在溫度較高的環境中,保持通風尤為重要。
防暑祛濕:藿香正氣液最適用
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曝曬中暑已經大大減少,然而吹空調,吹電風扇,吃冷飲等人工過度降溫方式,導致暑、寒、濕等多種邪氣傷人,出現暑熱頭暈、熱傷風、腸胃不適等多種疾病的人卻越來越多。從中醫來講,這些人群多是“內濕外熱”的病理癥狀,所以用傳統的藿香正氣制劑如太極藿香正氣液來解暑,就再合適不過了。太極藿香正氣液是運用藿香、厚樸等具備揮發、升騰作用的藥物,通過中藥芳香療法,把人體中暑后“內濕外熱”的封閉病理體系打開,揮散掉體內的濕氣、抵御體外的熱氣,這樣五臟六腑的運行功能就能恢復正常,人體就可正常排汗了,中暑癥狀也就很快消失。需要提醒的是,藿香劑型很多,液體制劑液起效最快,對治療暑熱疾病更合適。而且“液”不含有酒精,對人群沒有限制,男女老幼皆宜,開車也不會酒駕。
三伏養生:扶陽去火,多酸多甘
夏令三伏,陽氣旺盛,此時人體為了順應天時處于"陽盛于外而虛于內"的境地,汗液增多,暑氣逼人,常常導致人體陽氣宣發太過而出現體內陽氣匱乏的夏令體質特征,此時如果因為防暑降溫而過度貪涼易致內寒過甚,以至于體內陽氣更衰。
另外,夏季暑濕對脾非常不利,所以夏季應適當多吃一些味甘、酸宜脾的食物,如山藥、薏米、菠蘿、西瓜等;炎熱的天氣還容易導致人火氣上升,表現為情緒煩躁、焦慮、易激動、失眠等。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補的必備功課。夏日去火的食物,上佳選擇有綠豆、苦瓜、西紅柿等性涼、清暑的食物;同時,牛奶營養全,可以溫脾、補水、滋陰,也是夏季良品。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山竹怎么保存 山竹要放冰箱保鮮嗎很多人都知道,山竹是一種非常容易壞的水果,所以通常購買山竹的時候要注意適量……
山竹有螞蟻正常嗎 山竹有螞蟻是怎么回事 山竹怎么剝 山竹怎么開殼 橙子吃多了會上火嗎 上火吃什么可以降火 菠蘿要怎么處理才能吃 菠蘿要怎么挑才好吃跟帖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