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24 12:22:50 編輯:nvsheng
導讀: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大多數人的生活習慣節奏也跟著加快了,所以導致胃部出現問題的人越來越多了,那么怎么辦才好呢?中醫預防法教你遠離胃部問題,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預防胃下垂的五大方法1、擺腿練習仰
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大多數人的生活習慣節奏也跟著加快了,所以導致胃部出現問題的人越來越多了,那么怎么辦才好呢?中醫預防法教你遠離胃部問題,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預防胃下垂的五大方法1、擺腿練習
仰臥,雙腿并攏伸直并抬高約45度,先向左側擺動,還原后再向右側擺動,重復10次為1組。
2、抬腿練習
仰臥,雙腿并攏伸直,抬高約45度,維持10秒鐘,還原.重復進行,10次1組。
3、腹式呼吸練習
仰臥位,雙手交叉置于腹部,體會呼吸時腹部的起伏運動,也可在腹部隆起時雙手施加阻力,或在腹部放置沙袋,進行抵抗阻力的練習,增加訓練效果。
4、仰臥起坐練習
仰臥位,兩臂伸展過頭或雙手抱頭,用力收腹,前屈身體盡量靠近大腿10次1組。
5、側臥彎腰練習
側臥位,雙下肢伸直,兩手于頭部兩側交叉抱頭,努力使頭和胸部抬離床面,還原后重復5-6次,然后換成另一方向側臥位練習。
胃下垂是由于膈肌懸力不足,支撐內臟器官韌帶松弛,或腹內壓降低,腹肌松弛,導致站立時胃大彎抵達盆腔,胃小彎弧線最低點降到髂嵴聯線以下。常伴有十二指腸球部位置的改變。正常人的胃在腹腔的左上方,直立時的最低點不應超過臍下2橫指,其位置相對固定,對于維持胃的正常功能有一定作用。
產生胃下垂的原因是因為膈肌和其他懸吊胃有關的韌帶力量足,腹內壓下降和腹肌松弛等。胃下垂多見子體型瘦長、體質虛弱、腹壁松馳、腹肌薄弱者。產生的原由,主要是由于懸吊、固定胃位置的肌肉和韌帶松馳無力以及腹部壓力下降,使胃整個位置降低、胃蠕動減弱。婦女產后,腹壓突然下降,或瘦長體型、慢性消耗性疾病,以及長期從事站立工作或臥床少動的人,容易患此病。
“胃為后天之本”“有胃氣者生無胃氣者死”,胃下垂是胃氣嚴重受損。五谷不能消化,營養難于補充,身體日漸消瘦,機體抵抗力就會日漸下降,免疫功能也隨之下降,各種疾病都有可能發生。實際上,胃下垂就是亞健康的嚴重階段。要及時治療。胃下垂不治療只會日漸加重,最后不能進食,痛苦不堪。
輕度胃下垂患者一般無不適感覺,下垂明顯者常見腹都不適、飽脹重墜感,每于餐后、站立或勞累后癥狀加重,伴有食欲不振、惡心、噯氣、消化不良、便秘等現象。胃下垂嚴重時,可同時伴有肝、腎、結腸等內臟下垂的現象。
胃下垂也是一種消化系統的疾病,這種疾病雖然不至于危機生命,但是也會給身體的健康帶來很大的困擾,那胃下垂如何預防如何保養?
我們先來認識一下胃下垂,胃下垂是指直立位時胃的大彎抵達盆腔,而小彎弧線的最低點降至髂嵴連線以下的位置。輕者可無明顯癥狀。嚴重下垂者可伴有胃腸動力低下的表現,如上腹部不適、易飽脹、厭食、惡心、噯氣及便秘等。
而胃下垂患者的上腹部不適多于餐后、長期站立和勞累后加重,有時感到隱痛。下垂的胃排空常較緩慢,故會出現胃潴留和繼發性胃炎的癥狀。另外,少數人可出現眩暈、心悸、站立性低血壓和昏厥等癥狀。患者站立時上腹部可捫及明顯的腹主動脈搏動。上腹部壓痛點可因不同體位而變動。常可同時發現腎、肝和結腸、子宮等其他內臟下垂。
西醫治療
上腹不適、隱痛、消化不良等可參照慢性胃炎治療。腹脹、胃排空緩慢者,可供給嗎叮啉或胃復安。合并便秘者首選莫沙必利片。試用ATP治療,每日早、午餐前半小時肌注,25日為1療程,間隔5天后再進行第二個療程。必要時放置胃托。
中醫治療
耳針 選用毫針柄,在耳殼“胃腸區”按壓,尋找敏感點,在此點上加壓2~3分鐘,每日1次。
艾灸 取氣海、關元、足三里、胃俞等穴施灸。
氣功 臥位呼吸法,患者取仰臥位,臀部適當墊高或將床腳墊高5厘米,先吸再呼,停閉,重復進行。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黃精藥材有什么功效 中藥黃精的作用黃精藥材的功效有很多, 通過與其它中藥的藥材搭配成藥方,可以起到良好的身體……
生姜泡腳的正確泡法 生姜泡腳有哪些好處 生吃紅薯會不會中毒 生吃紅薯的危害 枸杞是小人參?正確食用枸杞能抗腫瘤 花椒水泡腳能降血壓嗎?泡腳是干花椒好還是鮮花椒好跟帖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