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15 13:11:29 編輯:nvsheng
導讀:猝死初聽便是一個十分可怕的字眼,因為當出現猝死的情況之時,能真正用來搶救的黃金時間也只有4分鐘而已,一旦錯過了這個時間段很可能便無力回天,那么生活中哪些人需要預防猝死呢?冷季清晨健走猝死風險高?每一種
猝死初聽便是一個十分可怕的字眼,因為當出現猝死的情況之時,能真正用來搶救的黃金時間也只有4分鐘而已,一旦錯過了這個時間段很可能便無力回天,那么生活中哪些人需要預防猝死呢?
每一種疾病都有它易于發作的時段。 上午6點~11點,容易因腦梗塞、狹心癥、心肌梗塞等疾病發作而猝死,這是由于增加血流、使血壓上升的腎素(Renin)在上午時段分泌特別旺盛,且早上血管收縮較活潑,血液流動變小,容易形成栓子引起血管栓塞。清晨時分的種種生理變化,都使得人體容易在此階段引發猝死危機。?
寒冷的季節尤為猝死的好發期,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調查結果顯示,猝死集中于冬季12月至3月之間。 為防止猝死的發生,冬天的早晨不宜健走。尤其是高血壓及心臟病患者,皆應避免在寒冷的清晨健走。 健走的目的本在于打造健康的身體,因此應遠離任何會招致危險的可能,務必以安全為優先考量。?
當然,清晨健走也有其益處,就是可以讓腦部迅速自睡眠狀態清醒過來。早上起床后,進行輕度的身體活動,就會變得精神奕奕而有充足活力。此外,沐浴在早晨的陽光下,也有促進頭腦清醒的效果。建議早上不易醒來、時常賴床的人,可以在早晨的時候散散步,效果相當不錯。 不過,快步行走有時會加重心臟和血管的負擔,因此早晨健走的強度應控制在輕度的散步程度。如果要在寒冷的天氣中外出散步,也請穿戴御寒裝備,如帽子、圍巾、手套、口罩等,做好防寒保暖的準備,別讓身體受寒了。?
心臟病猝死心臟病猝死,最常見的原因是心臟驟停。大部分患者是在事前沒有預期或任何警訊情況下,發生心律不整異常,常是心跳過快,少數是跳得過慢,導致心臟忽然停止工作,病人將失去意識、心跳、血壓而需要積極急救的情況,但能夠成功救回來的機率,僅不到一成。
令人吃驚的是,運動員的心臟比正常人更容易發生心律不整,中壯年族群也比年長者發生猝死的機會高。本期由專攻心律不整診治的劉言彬醫師,分享心跳日常保養關鍵之道。
早晚運動后量脈搏跳動規律跟次數一樣重要,每分鐘跳六十到一百下的心臟,每天平均要持續跳上十萬次左右,才能把提供氧氣及營養素的血液,順利送到全身器官及組織。但要怎麼知道心臟跳得好不好?規不規則?最簡單、有效的方式,就是直接測量手腕橈動脈的脈搏。
當心臟收縮輸出血液時,會產生心跳,并讓動脈血管壁搏動,產生脈搏。早上醒來,把左手的手腕放在桌面上,用右手的食指及中指,輕壓位于手腕近大拇指側的橈動脈,量三十秒的脈搏跳動次數,再乘以二,或是直接量六十秒的脈搏跳動次數,就可約略算出每分鐘心跳數。同時,也要留意脈搏與脈搏間是否跳動得很規則,若是心跳不規則,部分脈搏有可能太小無法被察覺,所以,脈搏有時候不見得就等于心跳。
目前坊間常見的運動穿戴裝置,不少有脈搏量測設計,雖可記錄每分鐘的平均脈搏數,但不見得有監控脈搏規律與否的設計。一般而言,脈搏跟血壓一樣,會有日夜變化。如果一天中脈搏沒有明顯變化,代表心律變異降低,這并不是個好現象。同時,脈搏會隨著年紀越來越年長,越跳越慢。若年長后,脈搏越跳越快,也是異常現象。如果覺得很虛弱、暈眩,建議可再多量一次脈搏,了解次數、規律性是否有變化。此外,運動后的脈搏,應該比休息狀態的脈搏快。如果運動后的脈搏跟休息狀態的脈搏數差不多,或是運動后,脈搏跳得很不規律、亂七八糟亂跳,也是要特別留意的異常。
誘發心臟驟停因素忙、累、情緒激動或抽煙,心室震顫會讓心臟喪失搏血功能,是目前醫學上確知會導致心臟驟停的重要因素,若未及時急救,猝死機會極高。盡快以心肺復蘇術及使用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AED),恢復正常的心臟節律,較有機會捥回生命。平時,最好能熟知居家、公司附近AED的所在位置。
三大會誘發心室震顫的高危險因素,包括:一、心臟的冠狀動脈有血管狹窄,或血管痙攣突然狹窄,造成心肌缺氧。二、有心臟結構或功能異常,像是心臟擴大、心肌肥厚、心臟衰竭等。三、自律神經不平衡,尤其是很忙、很累、情緒很激動時,讓交感神經過度興奮,會讓動脈血管的斑塊剝離,也是發病的重要因子。
認真控制高血壓及血脂異常、適度減輕體重、采取健康飲食,對減少心室震顫有幫忙。而煙、酒、咖啡、茶雖然都會增加心跳次數,但其中,最容易引起致命性心律不整的嗜好是抽煙,積極戒除煙癮,是減緩心律不整的關鍵。
曾心梗患者需規律運動更要在醫師監控下規律運動,如何改善自律神經的不平衡,避免交感神經過度興奮?目前最有證據的日常保健是規律運動,日走萬步是不錯的運動保健方式。美國心臟醫學會則建議,每周至少五天,每次至少三十分鐘,共一百五十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遛狗),或是每周至少三天,每次至少二十五分鐘,共七十五分鐘的劇烈有氧運動(如:跑步)及兩天的肌力運動(如:瑜伽)。
若是曾經心肌梗塞的患者,絕不可因為怕心臟病再度發作而完全不運動,反而是更需要在專業復健科醫師的監控下,規律的做漸進式心臟復健運動,逐漸增加運動強度。建議以緩和的有氧運動為佳,高沖擊性的舉重等無氧運動,則較不合適。但千萬別誤以為專業運動員,心臟一定很強健,不需要擔心猝死。
事實上,擅長馬拉松長跑的年輕運動員,雖然因為每次心臟可打出的血液量較多,每分鐘的心跳數,往往比正常人少,但是長時間持續運動,也會讓心肌產生損傷,發生心律不整的可能性反而比較高。規律,但不過量、不過勞的運動,才是正確的健心之道。
心跳保健3要訣健康成人每分鐘心跳數約在六十次至一百次。使用運動穿戴裝置,可量測脈搏數,但無法得知心跳規律性。做好心跳保健三要訣,有助降低猝死風險。
1. 用食指及中指輕壓位于手腕近大拇指側的橈動脈,正確測量脈搏數及規律性。
2. 規律運動可減緩血壓升高及血脂異常,改善自律神經的不平衡,避免交感神經過度興奮。
3. 熟知居家附近AED所在位置,因心臟驟停三分鐘內,使用AED存活率最高。
就寢中最容易猝死根據日本公益財團法人日本心臟財團的調查結果顯示,最容易猝死是在就寢中〈33%〉,其次為洗澡〈9%〉、休息〈7%〉。就寢中之所以容易猝死,主要是因為「睡眠呼吸中止癥」。由于患者會在睡眠時停止呼吸、使血壓上升,也因此提高心肌梗塞發作的機率。此外,早晨交感神經較興奮,也容易導致血壓上升、心跳加快而引發猝死。
還有在洗澡、開車、晨跑時,也容易引發猝死。這是因為泡澡時會使血壓變動,造成心臟的負擔。而開車時的壓力,會使交感神經興奮,導致血壓上升。至于在血壓易上升的早晨跑步,也特別容易增加心臟血管負擔。另外,從生活習慣及性格特質來看,喜愛熱水澡、性格好強、急躁、吃飯速度快、運動不足的人,猝死風險也較高,應多加注意。
80%猝死因腦心血管梗塞猝死的原因,有50%來自于包括心肌梗塞在內的心臟疾病,30%是腦梗塞。心肌梗塞是血管堵塞,使血液無法到達心臟所引發;腦梗塞的原理也大致相同。由此可見,猝死多是動脈硬化等血管不健康所引起。由于動脈硬化的主因為偏食、運動不足,平常應多注意血糖值、血壓、膽固醇指數,避免動脈硬化。
值得注意的是,心肌梗塞所造成的不適,不一定會以心臟痛來表現,也有可能由神經傳導到左肩、后背、臼齒、下巴等部位。若發現身體疼痛癥狀不尋常,例如:平時按摩即可舒緩的肩膀痛,卻怎麼按摩也無效,建議找醫師諮詢。
簡單體操幫血管按摩血管內皮細胞會分泌NO〈一氧化氮〉,它能使動脈擴張,預防血栓。以下介紹血管名醫池谷敏郎推薦的2種能促進血液循環,增加NO的體操。【雙手十字體操】◎至少1天3次,1次3下。 ? ?
1.雙腳稍微張開站著,手握拳,呈十字交叉放在胸前。
2.身體向前彎曲,腋下夾緊,嘴巴微張,慢慢呼吸,維持15秒。
3.15秒后拳頭放開,雙手往左右2側打開,稍微向上看。
【小腿體操】◎早晚各1次,1次2分鐘。站著:1.雙腳微開,墊腳站立,手可扶桌子保持平衡。
2.腳跟踩地,接著改用腳跟站立,不斷交替。
1.兩腳伸直坐著,手放身體后方支撐。
2.雙腳踝同時伸直彎曲,向魚尾巴拍打般,不斷重復。
世界衛生組織界定的「猝死」是指:猝死初聽便是一個十分可怕的字眼,因為當出現猝死的情況之時,能真正用來搶救的黃金時間也只有4分鐘而已,一旦錯過了這個時間段很可能便無力回天,那么生活中哪些人需要預防猝死呢?」,要預防猝死,飲食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現代人普遍攝取過多動物性脂肪,再加上抽煙、運動量不足等問題,不僅對心血管疾病不利,甚至對于整體的健康都會造成傷害。因此,掌握戒煙、控制體重、定期量血壓與追蹤血糖值等原則,做好自我健康管理,猝死是可以預防的。?
當猝死發生時,只有4分鐘的搶救時間,必須緊急施行人工復蘇術,其中積極的心臟按摩是急救的基礎,若在初期階段,能盡速以電擊器緊急去顫,也是治療的關鍵,目前國際機場或公共場所,甚至救護車上必備傻瓜電擊器,就是為了與時間賽跑,所以人人都應學習并了解心肺復蘇急救術。 ?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預防近視有何方法?原來方法有這么多在現實生活中,隨著手機電腦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得了近視眼。那么,預防近視眼有……
印度疫情真實情況曝光 超過一億人確診 氣管炎傳染嗎?氣管炎和支氣管炎有什么區別 接種新冠疫苗后還需要做核酸檢測嗎 接種新冠疫苗后核酸檢測陰性還是陽性 男人經常熬夜會影響生育嗎 男人也要對自己好一點跟帖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